今天,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直播大运河》系列报道,将镜头聚焦大运河江苏段,与记者现场连线,介绍了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最新情况。

  在大运河江苏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河段有6处,长度约公里,占全线的三分之一,遗产点22处,占全线的40%。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江苏在顶层设计、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多方发力,让古老的文化遗产成为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

  在淮安,通过实施水体改善工程,公共大路改造,一条15.6公里长的里运河文化长廊成了城市的名片,不仅许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就连本地市民没事也爱带着家人,乘船感受运河美景。

  淮安市民陈光晰说:“现在的里运河景色秀丽、风光迷人,沿途全是运河遗迹和景点,可看性很强。”   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张建闯说:“我们通过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传承文化记忆,让历史遗存在活态保护中留住风貌,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在历史上,修筑大运河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达物资,便于交通运输。千百年来,虽然历经无数变迁,但在一些河段,大运河的航运功能都一直在发挥着作用。比如苏北运河段,就是航运最繁忙的一段,特别是淮安船闸,去年货运量就达到了3亿吨。去年,交通部门在淮安船闸附近设立了一个标准化锚地,这是目前大运河上的首个标准化锚地,它能为运河的航运带来哪些新变化呢?央视记者来到锚地现场为大家介绍淮安船闸的最新情况   标准化锚地自去年10月份正式投运,总长度约1.5公里,现在停放有20多艘船。为什么要在淮安建立这样的一个锚地呢?1   在整个大运河当中,78%的全年可通航河段都在江苏,去年整个江苏运河上的货运量是5.3亿吨,相当于8条京沪高速货运量的总和,因此,江苏大运河段的运输状况非常繁忙,而苏北运河段,去年通航货运量达到了3.2亿吨,超过了6成的货运量。锚地下游直线距离大概3公里处是淮安船闸,这是整个大运河上最繁忙的船闸。去年,有22万艘船舶从这里通过,平均每天有多艘。   船舶过闸时有一些相应的程序,过闸时,闸室都要通过注水和排水,使闸室里的水位和船即将行驶的下一个河段的水位平齐,只有这样船只才能通过,因此,过程耗时较长。3个闸室1个小时最多可以放行40艘船,按一天通过艘计算,几乎每一艘船都要等待一天时间才能过闸。因此,在船闸的上游设立锚地,是为了让船只不会堵塞航道,有序地停放,提高通行效率。2

  同时,在等待的一天中,船上生活用水、用电、购物等问题的解决,需要有一个标准化的服务。在标准化锚地有两块牌子,一个是船舶供水,一个是船舶岸电。岸电是指,船靠岸发动机关闭后,可以用岸上的电进行补充,既经济又环保。而船舶供水,如今在锚地上也能够实现了。

  整个苏北运河上的船家都会有一个“船讯通”软件,扫码后,屏幕上会有船舶相应的信息,在选取输水管道的口径后,就可以选择加水了。过去,像这样的加水往往会在加油站之类的地方才能实施,现在,船只在停泊到了锚地后,可以十分方便地取生活用水,3吨水大约可以用10天。因此,在船闸的上游设立锚地,可以给船员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未来,锚地还会配套一些远程购物柜,方便船员进行采买。

3   为了保护大运河的水质,近几年,环保工作在持续地推进当中,在整个大运河上,垃圾是绝对不能够丢入河的,一旦随意将垃圾丢入河,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而在船上生活,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锚地设立了许多垃圾分类回收的垃圾桶,船员可以把垃圾带上岸进行处理。   通过这几年的修绿和增绿,公里的苏北大运河段,目前已有公里的河段复绿,占比超四分之一。对于跑船人家来说,大运河依然是一条流金淌银的致富河,对于很多当地居民来说,大运河越来越成为家门口的一道绿色风景线,锚地也是许多人晨练的地点。来源:央视《新闻直播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sushizx.com/jsfz/127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