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百家号01-:56 年12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自年2月1日起,停止发放刀鲚(长江刀鱼)、凤鲚(凤尾鱼)、中华绒螯蟹(河蟹)专项捕捞许可证,禁止对这三种天然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在此之前,刀鲚和凤鲚采取专项捕捞制度,即根据资源和生产情况限额发放《渔业捕捞许可证(专项)》,获得该许可的市场主体才可以进行相关的捕捞活动。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长江污染等原因,刀鲚、凤鲚等长江鱼类的产量急剧下降,长江的濒危鱼类已达92种。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到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实现常年禁捕。特许 年产量急剧下降,刀鲚每斤价格破万 由于长江污染日趋严重以及滥捕滥捞的行为,不少长江水生生物的产量逐年下降。 研究显示,自年达到历史高点的吨以后,长江口凤鲚捕捞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并持续至今。年~年年凤鲚捕捞量持续大幅下降,其中年~年捕捞量均值仅为.6吨,已经几乎形不成规模产量。 凤鲚(凤尾鱼) 作为长江中下游曾经的主要的捕捞种类,在20世纪70年代,长江下游的四省一市的中华绒螯蟹年均捕捞量高达吨~吨,21世纪初这四省的蟹汛已逐渐消失,仅上海市尚有不足1吨的年均捕捞量。但随着中华绒螯蟹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人工蟹苗已成为了河蟹养殖主要的苗种来源。 捕捞中华绒螯蟹资料图 年后刀鲚的捕捞量也从上世纪70年代的0多吨降至50吨左右,近两年更是降至低点,但与中华绒螯蟹不同,目前刀鲚尚未形成更成熟的规模化养殖,市场价格一度破万。刀鲚属洄游性鱼类,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月~3月由海入江,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生殖洄游。 刀鲚(长江刀鱼) 从年开始,长江以及淮河干流开始实行为期3个月的春季禁渔期制度。由于刀鲚、凤鲚等鱼类洄游入江的季节亦为春季,同年中国对刀鲚和凤鲚的捕捞采取专项捕捞制度。年2月,原农业部发布《长江刀鲚凤鲚专项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年长江刀鲚专项证的总数不超过张,其中上海市张、江苏省张、安徽省张;凤鲚专项证不超过张,其中上海市张、江苏省50张。年以后,每年专项证的数量不得超过年的数量。 然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此前的研究显示,年长江沿线刀鱼产量为吨;到年,10年间,减至约吨左右;到年,已不足百吨。年,上海、江苏、安徽三地的刀鲚被列入国家保护范围。年4月,安徽、江苏省长江刀鲚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各不超过张,上海市不超过张。 刀鲚和鲥鱼、河豚并称为“长江三鲜”。值得注意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没有在长江发现过野生鲥鱼的踪迹,说明这三鲜中的“一鲜”可能已经绝迹。对刀鲚来说,与产量急速下降相对的,便是价格的飞速攀升,年刀鲚的价格最高时已突破了0元/斤。 江苏中洋集团总裁办副主任林春芳告诉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