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碎奶

(温州桥头买纽扣风云人物)

  王碎奶,女,年生,浙江温州人,王碎奶曾被评为温州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她因为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人大代表而获得过“三八姨”、“代表王”等称号。

  这位原本守着几分地过日子的偏僻山区妇女,当年在永嘉桥头镇摆地摊卖纽扣起家,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第一个农村专业市场——桥头纽扣市场的传奇,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王碎奶卖纽扣上了媒体头条

  人生轨迹的改变,有时是极为偶然的:年的一天,王碎奶像往常一样,忙好家务到镇上人气最旺的桥上闲逛,见到邻村的叶克春两兄弟在桥上卖纽扣,生意红火,她“蠢蠢欲动”。

  回家一商量,王碎奶拿定了主意。她东借西凑带了多元钱,爬上火车去全国各地找纽扣厂。一路问过去,王碎奶找到了江苏的一家纽扣厂。那时候商品都是由供销社统一进货,厂里的负责人一听她说要进货,直接拒绝了。王碎奶好说歹说,对方才答应把仓库里的一些次品货低价卖给她。

  就这样,王碎奶背着一麻袋纽扣回村了,拿出门板,把纽扣摆到了桥上。不出10天,一麻袋纽扣卖完,赚了多元!而当时全国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才刚过元。这样的收获对于王碎奶来说,简直是奇迹。

年,乔石视察永嘉桥头纽扣市场

  随后,镇里一个个“王碎奶”摆出了地摊,那座桥连同周边的街道形成了“纽扣一条街”。方圆几十公里的人来了,嘉兴、上海一带的人也来了,桥头渐渐形成一个区域性的贸易集散地。

  年2月,王碎奶等第一批在桥上摆摊的42户人家,首次领到了由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他们成为第一批个体工商户。1个月后,当地政府在原桥头镇小学搭建了一个简易棚,钮扣市场正式开业。“东方第一大钮扣市场”,就这样诞生在浙南的山坳里。

图为王碎奶一家的全家福。前排左至右分别是二儿子一家、王碎奶与老伴、大儿子一家,后排左至右分别是女儿一家、陈郑洁、朱启南、小儿子一家。

  此后,钮扣市场风生水起。

  年5月,在距离王碎奶摆摊的石板桥不过百余米的位置,建起了纽扣交易大楼并投入使用。

  市场开始腾飞。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桥头的街上,到处是一片车水马龙、客商摩肩接踵的景象。

  如今的永嘉桥头,早已不复当年车水马龙景象,王碎奶也早已将自己的纽扣生意交给儿子经营。

  “现在,很多纽扣厂商都是通过电子商务、订单生产等方式销售,由‘有形市场’转向了‘无形市场’。”王碎奶认为,桥头纽扣市场并没有衰落下去,“而且全国很多地方做纽扣生意的,最早都是从桥头走出去的,桥头人把纽扣生意做到了更多的地方去了。”

  那么在数以百万计的温州妇女中,她何以脱颖而出?万计的温州妇女中,她何以脱颖而出?

王碎奶当初卖扣子的情景

  王碎奶年出生,早年的艰难生活在她心中留有深刻记忆。桥头地少人多,那时春夏之交常将还没成熟的麦子割来充饥;母亲靠养一头猪才攒起过年做衣服及一年花销的钱;结婚时能在板壁糊上几张花纸而令乡邻羡慕不已……而外流人员、弃农经商、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等政治术语则将人们死死地困在了两三分地上。

  但是桥头人还是依靠小小的纽扣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许多原本只能围着灶台的妇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王碎奶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上世纪80年代初,王碎奶开始经营纽扣:

  王碎奶是桥头最早从事纽扣经营的个体户之一。第一次摆摊卖纽扣时她觉得难为情极了,东西摆在摊位上,人扭过身去不敢面对顾客。

  第一次和儿子贩销纽扣就赚到了元钱,委实让她吓了一跳———这比她全家人在地上干一年挣的钱还多啊!第一次到省里开会也是难忘的。年省政府召开个体经营户会议,原是通知另一个生意做得比她大的妇女去的,但那人不敢:人怕出名猪怕壮,万一政策变了,说不准还要批斗坐牢,不去,不去!工商部门只好另请王碎奶,年时她已是村妇女主任,12月桥头成立个体协会时担任副会长。王碎奶敢去,她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就是鼓励农民生产致富,农民富了国家才能强盛啊。

年,桥头钮扣商会成立

胆大包天的王碎奶

错不了,我去!当时许多人私下都说,这碎奶是剥了皮都是胆了,胆子真大!全省到会的51个人只有她一个女的,开会时领导要她发表意见,她没学过拼音字母不会讲普通话,只好桥头话温州话“搭搭扁”,结果下面听的人都笑了,见下面的人笑她也笑了,大家都说她讲得好……

合影时,省长沈祖伦坐正中央,就让她站在沈的后面,沈祖伦和省工商厅长对她说,今后一定到桥头去看你,后来他们果然去了。省里回来后劲头更大了,王碎奶把市场当成自己的家,她不仅帮助市场的经营户,而且还帮助外来经商的客户。她助人为乐、扶贫济困、仗义执言的事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正如一份材料所说,王碎奶浑身都是故事,她助人为乐的故事几天几夜都讲不完,在此只能记一两件而略去其余了:那年桥头发大水,纽扣市场的水齐腰深,王碎奶在齐腰深的水里指挥大家抢运账簿,自己却因抢险不及而损失了40多万元钱。

  有一段时间,一些从外地流窜来的歹徒手持利刃,明目张胆地在市场抢劫顾客钱财。有一次王碎奶听说后就马上放下手上的生意,跟踪嫌疑人,并及时报告派出所,最后将罪犯抓获归案。

  因为王碎奶热心助人,她在经营户中深受拥护,威信很高,只要市场通知开会的广播一响,大家就会说碎奶姨叫我们开会了,赶紧去、赶紧去。王碎奶说自己没高深的文化,但她讲的话实在,大家喜欢听。她对大家说,我们是先走了一步才有今天,我们要想赚钱赚长久,做生意就要讲信用,一包纽扣一百粒就一百粒,一粒都不能少,还一定要明码标价。她还教育大家要依法纳税,说税收是国家的命脉,我们能平安做生意离不了前方的解放军,国家有了税收才能有国防……有个别人拖欠税款要受处罚,她就先为他代缴,然后再做那人工作帮助提高认识。

  王碎奶是公认的桥头纽扣市场的元老,她对桥头最大的贡献有两点:

1一是不仅自己经营纽扣致富,而且还带动别人一起干。30年前的桥头不仅经济落后而且观念陈旧,女人花一分钱也要向老公讨要。而现在,千百年来围着灶台转的大批农村妇女走向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成为女老板,其中有好几户都是因有她的资助走上纽扣经营之路的,她们的规模比她还大。2二是在引导大家守法经营、诚信纳税,在创建桥头纽扣市场上作出了贡献。年桥头镇政府、工商所开展“无假冒伪劣商品一条街”活动。每月15日王碎奶总是不做生意给个体户打分,平时通过市场广播室向个体户宣传有关条例,讲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性。每月还配合工商所作一次不定期检查。镇工商所的干部都公认,桥头纽扣市场能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6年中三度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王碎奶功不可没。

  一个普通农妇为创建举世闻名的“东方纽扣市场”作出了贡献,她成为“温州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中的惟一女性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她认为,这是自己的荣誉,也是全体温州个体户、全体温州妇女的荣耀。

提心吊胆卖扣子

  王碎奶说,那时候做生意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被发现后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所以只能偷偷摸摸揣着从亲戚和乡亲那里借来的几百元钱到各地进货。押着货回到桥头老家,从汽车站下来,一个女人挑着上百斤的货走上几里地回到家里,第二天一大早再挑着货去桥边自然形成的市场上卖,那个辛苦劲就别提了。

  王碎奶讲的这段经历就是《温州一家人》剧中银花卖纽扣经历的原型。不过,辛苦归辛苦,王碎奶说,当挣到钱后,那感觉可好了。

  “元进的货,一周能卖光,能赚八九十,百来块钱。”王碎奶说,那时种田一年到头来就是几斤粮食,一年到头赚不了一百块,就算天天在地里劳作也赚不到一百块。做了生意后,一次有了百来块钱的利润,真是高兴得不得了。

一家人抱团做生意

  与电视剧中周万顺一家四口天各一方、各自创业不同,王碎奶一家始终没有分开,自从她第一次进货后,全家老少的生活就都围绕这小小的纽扣开始运转起来了。

  年,王碎奶买了纽扣加工机器,自己生产纽扣,没日没夜地做。

  她的老公辞去队里会计,回家帮她整理纽扣,公公也每天帮她守摊位。为了做生意招揽客人,七十多岁的老人还学了普通话。孩子们中,年纪稍微长的帮忙装包。一家人团结一心,一门心思做纽扣生意。

  回想起那段艰苦的创业日子,王碎奶的小儿子陈少勇记得可清楚了,今年40岁的陈少勇告诉记者,那时母亲的纽扣摊摆在这小桥上,旁边就是自己上的小学校,虽然还只有屁点大的小孩,也知道母亲辛苦,一下课就跑来帮忙。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王碎奶家庭作坊里的设备也鸟枪换炮,年拥有了自己的厂房,有了意大利进口的设备,开始流水线作业,生产的纽扣数量、品种比10年前大幅度提升。王碎奶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从乡镇先进到县、市、省优秀党员,到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

关于桥头钮扣市场元老王碎奶的事迹,很早以前就在媒体上有过报道,相信桥头的老百姓并不陌生。光阴冉冉,岁月无情,曾一度成为桥头风云人物的王碎奶女士,现在虽已年届古稀,但依然象当年一样在忙碌着,奔波着……

贤妻良母,教子有方

王碎奶膝下子孙满堂,长子,次子各在上海、广州创办公司,女儿女婿成立百龙钮扣公司,老三陈少勇,经营泽宇钮扣公司,生意红火,时下陈少勇还兼任温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温州都市报》曾报道过富二代陈少勇的先进事迹。

然而,最让老王感到自豪的还是孙女陈郑洁,及孙女婿朱启南。陈郑洁是省体操队教练,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体操键儿。而孙女婿朱启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永嘉人,国家射击队队员,奥运射击冠军。其为祖国争得了很多荣誉。

老伴陈芝来,教书先生出身,为人朴实本份,其与王碎奶几十年相濡以沫,甘苦与共。两老在生活中从来相敬如宾,各人的心中总是时时装着对方,就象风筝离不开线一样。一天,老王与朋友会餐,菜还没上完,老王急着要回家,朋友们不让她走,她无奈说出了心中的“秘密”:“中午一点多了,老陈还没吃中饭”。原来,老陈习惯了吃老王亲手做的饭菜,几十年来一直如此,肚子饿了,从来不爱去餐饮店里吃,宁可饿肚子,也要等老王亲自做饭。可见,这是一对恩爱情深的夫妻,堪称老年人之楷模。

结束语王碎奶,桥头镇的一位巾帼悍将,从协助创办桥头钮扣市场,到当选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如今王碎奶虽然退休了,却退而不休,她依然在发挥着夕阳的余热,心系家乡,情洒慈善。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位闲不住的人,是一位大忙人,她象千百万普通妇女一样,朴实无华,却競競业业,不免使人肃然起敬。

...............................................................................................

推广合作

新闻爆料

商务联系

小编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sushizx.com/jsxx/109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