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响哥荐 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有这样一个剧情:省委书记沙瑞金亲自深入基层考察完干部后,在省委办公会上解剖“麻雀”易学习,并提出了一个司空见惯又非常尖锐的问题,为什么像易学习这样兢兢业业工作几十年的干部,却没有被提拔上来?“沙瑞金之问”令剧中的官员反思热议,也引发了剧外“粉丝”的强烈共鸣。 当前地方领导班子换届工作正在推进,党的十九大相关人事工作也已启动。选好人用对人、好中选优是头等大事,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 来源 人民论坛网(rmltwz) 莫让“易学习”式的干部寒心 《人民的名义》之所以如此之火,不仅在于剧情本身的跌宕起伏,而是大尺度政治扫盲真正戳中了社会的痛点。“十张规划图,一把辛酸泪”。剧中的易学习被十张规划图浓缩了他扎根基层28年的奋斗“辛酸史”。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组织、任劳任怨、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与老检察长陈岩石经历非常相似,敢于背“炸药包”,正如李达康为他正名的:“他不跑也不送,只会干活”。 从剧情上分析,像易学习这样被埋没的“老实人”,他们不被提拔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无非是不懂“人情世故”,也不是“领导身边的人”,没有所谓的“政治资源”,属被“边缘化”干部,即使偶有肯定他的领导,也怕其讲原则、不谋私的处事风格牵连自己。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选人用人制度上出了问题,在一定时期,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沦为了个别领导的“私器”。但易学习这只“小麻雀”也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沙瑞金这样一位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不偏听、不武断、不徇私的好“伯乐”。 更为现实的是,像“易学习”式的长期扎根基层的“老实人”,得不到重用的干部仍然存在,他们是所谓的官场“潜规则”的受害者。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不一心为党为民,却信奉“朝里有人好做官”、“进了圈子才算进了班子”,热衷于找靠山、搞依附、拉关系,倡导“不跑不送降级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权力“潜规则”,大搞权钱交易,甚至把下属干部当“家臣”,导致官场风气乌烟瘴气,腐败问题滋生蔓延,使选人用人乱象丛生,更让“易学习”式的干部遭受了排挤,寒了他们的心。 毫无疑问,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政风。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只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易学习”式的干部选拔上来、用出来,才能真正赢得党心民心。 习近平强调重用老实人 早在年,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师资班开学典礼上就指出:“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领导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现,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我们所说的‘老实人’,就是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的人,就是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规律的人,就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就是勤勤恳恳工作、努力进取创造、任劳任怨奉献的人。领导干部老老实实做人,既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严谨的道德实践,要从平凡小事做起,在点点滴滴中体现,特别要在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对工作尽职尽责、对群众满怀真情、对成绩谦虚谨慎上下功夫。”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党员干部提出了“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要求。在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话时也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我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 习近平对党内的“老实人”推崇有加。墨子作为先秦百家中的实干家,以“兼爱非攻”为立派思想,强调对和平理念的坚定信念。“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习近平曾借墨子之语肯定“老实人”。他认为官员只有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最终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社会的肯定。 选干部要甄别老实人与老好人! 重用老实人首先要分清老实人不等于“老好人”,如果重用了这样的老好人人,也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失。在换届中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老好人占先,就必须慎重甄别和对待这两种人。
老实人守规矩,老好人重圆滑 老实人给人感觉似乎是“榆木疙瘩一根筋”,“只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但他们讲原则、守规矩,是党和人民值得信赖的人。老好人看起来讲人情、重感情,但他们往往不问是非、不讲原则,说话办事“看来头”、看风向,这样的人就像“墙头草”,关键时候靠不住。
老实人干实事,老好人谋关系 老实人的最大特点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他们不会花言巧语,不搞弯弯绕绕,不屑投机钻营,靠的是踏实干事来立身做人。老好人则只栽花、不挑刺,喜欢吹吹拍拍、曲意逢迎,用尽心思琢磨悦人之道,即便对歪风邪气也不抵制、不斗争,凭的是四处讨好来为自己“聚人气、结人缘”。 老实人爱挑刺,老好人常栽花 老实人心直口快、爱憎分明,孰是孰非,是好是坏,直言不讳,不吐不快。因为耿直,所以往往出逆耳忠言,时常得罪上下左右。老好人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暧昧,是非不明,口含蜜糖,面似“弥勒”,说的是溢美之辞,讲的是顺耳之言,见人三分笑,专挑好话说,你好我好全都好。 老实人“公”字为重,老好人“私”字当头 老实人为公,忠于党,忠于百姓,忠于事业。因为为公,所以想不到自己,顾不到自己;所以敢讲真话,无所畏惧;所以勤勉敬业,肯干实事。老好人为私,常把个人得失放在首位。因为为私,所以时时处处想到是为自己铺路子、结人脉、捞名声,看起来对上级惟命是从,对同僚谦和礼让,对下属满面和气,实际上对组织无忠心,对群众无真心,对同志无诚心,骨子里只对自己好,只要涉及到切身利益,立即撕掉“温情”的面纱,不顾形象,锱铢必较,毫厘必争。 让老实人得“实惠”,让老好人没“好处”,需要各级组织部门在提升干部考察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上下更大的功夫。从干部关键时刻的表现中,从干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准确甄别老实人与老好人,切实做到重德才表现,不简单以“人缘”取人;重发展实绩,不简单以数字取人;重群众公认,不简单以得票取人。让老实人受尊重、得实惠,让老好人没市场、没好处,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领导选老实人的10条标准参考 1.不和你套近乎但又能积极配合你工作的人不套近乎,工作任劳任怨,服从命令,这类老实人注重的是主动干事,不习惯于察言观色,一切听从组织安排。然而,有些人也是“积极”配合你工作,但是夹杂个人私利,见风使舵,投其所好。这种积极配合,往往是套着“老实人”的面孔以实现个人目的,最容易让领导干部“眼花缭乱”。 2.不和你多走动但又能体谅你良苦用心的人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老实下属,都一样有血有肉,在一起工作,产生不了感情是不可能的。这类老实人,工作中有了一点点成长进步、生活上得到一丝丝照顾,都能够深切体谅到组织、领导的关心和厚爱,以更高标准、更好状态投入工作,用实绩来报答组织的关爱,而不是靠多和领导走动来获取什么。 3.不经常往你家里跑但却常常往基层跑的人这类老实人,把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基层,不怕领导注不注意,就怕基层满不满意。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基层疾苦和群众困难,他们能记住老百姓的门朝东还是朝西开,却记不住领导家的门牌号码。如果领导不常下基层,就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他们最容易被忽视和埋没,也最容易吃亏。 4.不关心你生活私事却帮下层排忧解难的人这类老实人,不琢磨人,专琢磨事。他们对领导私事没兴趣,对群众需求很在意;他们对领导的生活习性、兴趣爱好知之不多,对老百姓的需求、困难倒背如流。对有些领导来说,他们往往容易被看作不会来事、不懂“道理”,太木讷、不机灵,不受欢迎,也不给任务。 5.不当面恭维你但又能自觉树立你威信的人他们不习惯于说客套话,不会拍领导的马屁。在他们心中,威信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靠工作、业绩立起来的。他们觉得,只有老老实做人,扎扎实实干事,才能受人尊敬和爱戴。他们讨厌说一些违心话,甚至认为说违心话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6.不向你表态但能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的人他们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声不响地干,竭尽全力地干,坚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个高调,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对工作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这些人,一声不吭,埋头苦干,他们认为干的要比说的好听,默默致力于高标准完成任务。 7.不爱多邀功多表功但又能创造性工作的人这些人,把所有心思凝聚在工作上,为了干好工作他们走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可是,他们对自己的功劳只字不提,甚至对成长进步也顾及不到。这样的老实人,不加以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湖北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