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能否制造大飞机的关键是发动机的制造,而发动机制造的难点是涡轮叶片的制造,需要用钛合金、锆合金、铪合金这些不同类型的耐高温、耐磨、耐腐蚀材料。由于铪是最耐高温、耐磨、耐腐蚀的制造涡轮叶片的顶级材料,也是最难获得最难生产的材料,因而铪元素已成为装备制造业的“重心”,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但是,制造大量的铪元素材料需要特殊的技术,需要从锆石材料中通过特殊技术分离出来。而分离锆与铪,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然而,这个世界性难题却让中国发明家、上海哈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哈峰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兴峰解决了。他的梦想就是让中国成为航空发动机“制造强国”;他正用他的发明专利和创新技术行走在“强国梦”的路上。 从研究到申请,他用了5年时间;从申请到批准,他等了2年时间。他发明的“氧化锆/氧化铪混合物的火法分离方法”,终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与此同时,他又向世界申请了专利。因为这项技术不仅被评估为高达价值93.亿人民帀,而且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命脉,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 “目前我们研发的锆、铪分离技术与国际技术相比更具有优势,这项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锆、铪新材料规模化生产能力,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实现了绿色环保,同时可以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来增产增效。”8月16日,朱兴峰在上海大学科技园对笔者表示,他的锆、铪分离技术,解决了世界性难题,促进了锆、铪生产产业化的发展。 梦想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启航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这对朱兴峰来说,就像一场及时雨,催生了他的科技创新之梦。 这是年7月22日,朱兴峰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一个农民家庭,在家排行第三,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一弟。他在大学里学的是数学和化学专业,因而命运注定他大半生奋斗在化工研究领域。年5月,他参加了在包头市召开的国际锆业大会,他了解到锆与铪分离技术,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于是,他从此把目光注射到锆与铪分离技术课题上,并好奇地研究起来。 年12月12日,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新突破,经过多年研究,他终于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申报了一项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具有创新性革命意义的新技术专利———“氧化锆/氧化铪混合物的火法分离方法”,并于年10月28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这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惊喜!行业专家们纷纷表示这项发明专利是一项“实现民族科技崛起的技术”,是“新材料的创新与超越”,是“让中国成为航空发动机‘制造强国’的重要元素”。 面对笔者采访,他欣喜地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里我不仅是见证者,更是积极的实践者。我的梦想就是用我的发明专利和创新技术来实现‘强军梦’、‘强国梦’”。 “锆、铪材料是中国核工业、核潜艇、航空母舰、大飞机等制造业的稀有材料”,谈到自己的发明,朱兴峰说,还得先从锆、铪材料说起。 “很多人认为,锆、铪只是两种化学元素,其实这两种元素是伴生于一起的矿物质,需要经过高技术分离后,才能变成应用于核工业的核级锆和核级铪,这也是其他机械制造的高端用材。”朱兴峰说。 据介绍,锆具有独特的核性能,在高温、高压以及水中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在核反应堆内又有良好的抗辐照性能,因而经常被用做核反应堆的燃料包壳材料和堆芯结构材料。铪具有可塑性、易加工、耐高温、抗腐蚀的特性,铪的热中子捕获截面大,是较理想的中子吸收体,可用做原子反应堆的控制棒和保护装置。铪粉可做火箭的推进器,铪的合金可做火箭喷嘴和滑翔式重返大气层的飞行器的前沿保护层。铪合金可制造工具钢及电阻材料,在电器工业上可制造X射线管的阴极。在耐热合金中,铪可以用做添加元素,例如:钨、钼、钽的合金中有的添加铪,HFC由于硬度和熔点高,还可用做硬度合金添加剂,4TaCHfc的熔点约为℃,为目前已知熔点最高的化合物。 锆、铪耐高温、耐辐蚀及具有独特的核性能,使得它们不仅在核军工、核电等工业中可以分别用于反应堆包壳和结构材料、反应堆控制材料,而且在机械制造、化工石油、冶金、制药、电子等领域也应用广泛。核工业应用所需的核级锆、铪材料更是属于稀有材料,由于目前我国锆、铪分离技术与国外有差距,故目前主要还是依赖进口。 朱兴峰介绍说,锆、铪在自然界中共生于一体,附存于海滨砂矿床中,重要的工业矿物有锆英石及斜锆矿。它们多与钛铁矿、金红石、磷钇矿、锡石矿物共生,呈综合性砂矿床产出,我国的锆储量约0.38万吨,居世界第6位。 朱兴峰告诉笔者,我国的锆、铪分离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为满足国家原子能海绵锆的需求,曾形成生产能力,其后由于军工对锆、铪需求减少,现在我国核电用的锆管及锆合金材料受限于分离技术,产品种类开发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这一矿物材料的应用,至今仍依赖于进口。 朱兴峰兴奋地说:“现在,‘氧化锆/氧化铪混合物的火法分离方法’就填补了国内空白,将从此改变这一矿物材料的应用至今仍依赖于进口的局面”。 将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锆铪生产基地“我已经在江苏启东吕四港海边拿下了亩土地,作为锆铪生产基地。这也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锆铪生产基地”,朱兴峰己规划好了锆铪生产蓝图,总投资亿元,20万吨的锆铪产能,首笔投资为20亿元。 这几天,朱兴峰就一直在为哈峰科技启东项目四处奔忙。 朱兴峰的哈峰科技总部就设在上海大学科技园内,从结构紧凑的上海办公室出发,到启东吕四港,通常车程不到两个小时。 作为国内拥有核级锆铪分离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哈峰科技,朱兴峰这幅宏大的发展蓝图正在铺开。 “锆铪除了用于核电设施外,在大飞机发动机、汽车主要部件、造船、钻井平台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对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朱兴峰很激动,上海作为科创中心正是他的研发团队所需要的生长土壤。而与上海一江之隔的启东也为他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提供了上海稀缺的土地资源。 朱兴峰认为,启东已有太多上海转移过来的产业,造船业、航空航天产业、汽车产业,这些都是锆铪新材料的用武宝地。在他看来,锆铪项目不仅能大幅提升启东已有产业的制造水平,启东也将因为有一大批新材料的运用而成为沿海制造业的新高地。 “当前,启东正处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上,政策机遇的交汇叠加将为启东下一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中共启东市委书记徐锋看来,启东是上海周边离上海自贸区最近的地方,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广阔的空间平台和鲜明的产业特色,极大地增强了启东加快接轨上海、主动接受上海自贸区辐射的信心和决心,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发展前景无限广阔。 朱兴峰告诉笔者,正是在中共启东市委书记徐锋的直接支持下,他才在启东拿下亩土地。现在,启东市委、市政府和启东人民都把目光注视着他。他既感到光荣又感受到了肩上的巨大压力。 三次给习近平主席写信为“强国梦”尽力朱兴峰已经三次给习近平主席写信了,他的第3封信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习近平主席:您好!这是我给您写的第三封信了。我是上海哈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哈峰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两家民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是核材料锆铪分离技术中国专利的发明者(专利证书号第号),我的专利被北京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价值为93.亿元。本专利的产业化可以为中国制造业提供核反应堆建设所缺乏的大量核级锆、核级铪,更重要的是历年来科学家们研制航空发动机时最大的困惑解决了,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生产中最重要的耐高温、耐磨、耐腐蚀材料铪元素也解决了。由于我的专利技术优于国外技术,易于产业化生产,成本低,产量大,目前全世界生产铪的能力每年不到吨,而我的产业化可以每年达到0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成为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强国,同时也解决了大型船用燃汽轮机涡轮叶片的高端制造。在这方面,中国将超过美、英的制造能力,在船用燃汽轮机方面会超越德国。 目前,我的年产20万吨核级锆,0吨核级铪项目计划在江苏省启东吕四港产业园落地,占地亩已经落实,将来会为我国核电建设、航空发动机、船用燃汽轮机、导弹发动机、核航母核潜艇建设提供足够的世界一流材料。 我期待投资亿元的项目在习主席的我没登上长城宜兴乘歌飞扬声乐工作室学员许子涵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