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瑞林。图/图虫创意

缪瑞林:仇和的“影子”

本刊记者/胥大伟

本文首发于总第期《中国新闻周刊》

11月15日,54岁的江苏省副省长缪瑞林突然落马。

所谓“突然”,是因为事发前似乎一切如常。11月13日,缪瑞林以江苏省级太湖湖长、副省长的名义,出席了在江苏宜兴召开的太湖湖长协作会议第一次会议。澎湃新闻引述参会人士的观察说,“缪看上去和平时并无异样,甚至还挺有表达欲。”多位江苏本地跑口记者反馈,近两月来,缪瑞林出席了多场政务活动,看上去也并无异常。

江苏一位知情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虽然“缪瑞林要出事”传闻已久,“但这次是突然通报”。

11月15日当天,多名中外嘉宾汇聚江苏南京,参加一场农业领域全国性的博览会。江苏多位政要出席了这场会议,但恰恰分管农业的副省长缪瑞林缺席了。缪瑞林戏剧性地在这一天落马,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

“贵人”提携

江苏政坛从来不乏“学霸”官员的身影。年,年仅16岁的缪瑞林考入江苏农学院,进入农学系农学专业学习。毕业后,缪瑞林进入江苏省农林厅工作。在农业系统工作的17年时间里,缪瑞林的仕途一路畅通。他32岁官至正处级,37岁晋级副厅,并拿到了南京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在此后的仕途生涯中,年轻也成了缪瑞林履历的一大标签。

正是农学专业出身,让缪瑞林与他的“贵人”仇和产生了交集。

宿迁一位熟悉当地政情的人士王维(化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缪瑞林由农业系统调至宿迁任职,是因为仇和的安排,这与缪瑞林的农学专业出身不无关系。缪瑞林曾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曾透露,自己和仇和在省级机关就很熟悉,“当初也有他的因素,我才被交流到宿迁来的。”

仇和也是农学专业出身,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从一开始就与农业有缘。在主政宿迁期间,他对农学专业背景的人青睐有加。据一位熟悉当地政情的人士称,仇和主政宿迁时,提拔了多位学农出身的官员,例如镇江市原副市长蒋建明、沭阳县水务局原局长李作为等,而蒋建明、李作为此后皆因贪腐落马。

学农出身的缪瑞林也同样借由此层关系,搭上了仕途的一班快车。

此后,缪瑞林与仇和的仕途轨迹颇为相似:都是常年在农业领域工作,后由省级机关部门调至宿迁,历任宿迁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且两人都是在49岁升任江苏省副省长。

延续“仇式经验”

年,缪瑞林接任宿迁市委书记一职,成为当年江苏13个设区市中最年轻的一位市委书记。

当地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是,在是否能接任市委书记一职的当口,缪瑞林却陷入网帖举报的负面舆情漩涡中。网络上时不时出现爆料他贪腐以及私生活问题的网帖,让他大为恼火。他指令下属以“招商洽谈”的名义,四处公关删帖,直至网上一片太平。

宿迁多位当地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相比于温和的前任,缪瑞林的执政风格霸道,颇有仇和的影子。

在宿迁当地一位政界人士的印象里,缪瑞林有江湖气,说一不二,且脾气暴会骂人。据澎湃新闻报道,曾担任宿迁市委农工办主任的王庚绪,一度被骂得不敢去见缪瑞林。缪瑞林也曾坦言自己“有时对同志们批评过于严厉、不分场合、不留情面”。

在熟悉当地政情的人士王维看来,与仇和共事多年,耳濡目染之下,缪瑞林非常了解仇和。“至少他对仇和是认同的。”王维说。

主政宿迁后,缪瑞林力挺仇和。他认为仇和任上推出的改革举措,外界有争议,实际上是不了解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他看来,有些条条框框应当加以突破。“不管外面有多少争议,宿迁内部没有争议。”缪瑞林说。

主政宿迁的缪瑞林常以改革者自居,誓言拉开“宿迁突围”的序幕。在经济发展方面,则继续贯彻推行仇和的“全民招商”思路。在任上,他选调专门人员,组建专业产业招商局,开展“百人百团”外出驻点招商,并多次强调必须把招商引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紧紧抓在手上”。

在治吏手法上,缪瑞林的暴脾气和强势做派,也与仇和有颇多相似之处。仇和的一些管理方式也在缪瑞林任上延续。

当年,通过一场铁腕反腐,仇和树立了在沭阳以及后来在宿迁的绝对权威。缪瑞林也走了同样的道路,上任宿迁市委书记伊始,即查处了洋河镇党委书记荣佑文腐败窝案,同样雷厉风行。

年,一件被称为“瞌睡门”的事件,让公众见识了仇和的“仇式管理”,而缪瑞林任上,也有官员因迟到惹得他大为光火,被直接免职。

在宿迁,官员开会有纪委的人拿着摄像机偷拍、第一排留给迟到者的传统始自仇和,检查员们还会不定期到各单位去偷拍公务人员工作时间有没有上网、看电视、玩手机,这项“仇氏经验”亦被缪瑞林延续。

然而5年市长、2年书记,缪瑞林的政绩却在宿迁当地口碑平平。

据公开资料,缪瑞林从年4月起先后担任宿迁市长、市委书记,提出“一三六七”发展战略和民生生态理念。期间,宿迁城市建设主张“一核多极”,并实施区划调整,设立湖滨新城和洋河新城。多位当地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些政策大多空洞,并无太多新意,对宿迁的经济发展其实贡献不大。王维认为,缪瑞林能力平平,相比于仇和,“有其形,但不得其髓”。

值得玩味的是,当年,仇和离开宿迁时,组织部门给他的评价是,“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追赶型、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路子”。而同样以改革者形象见诸媒体的缪瑞林,获得的则是“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较强”的“常规”评语。

事实上,在仇和离开宿迁后,仇式改革的后遗症开始显现,尤其在医疗和教育领域,矛盾突出,让这座年轻且以改革闻名的城市,频频受到舆论的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sushizx.com/jslt/150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