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整洁的街道,造型别致的行道树,繁花似锦的绿化带,错落有致的居民小区,井然有序的集贸市场,快捷便利的市内外交通……无数个剪影让城市风景线日渐完美。

市民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着文化生活带来的快乐。在享受文明创建成果的同时,市民们都争当着“文明人”。

如今“文明”不再是一个创建目标,更不是一句创建口号,它是人们的一举一动,是每位市民的每一天。

志愿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

文明创建,到底为谁而“创”,谁是创建主体?答案是你,是我,是这座城市的每一位市民。

春节刚过,但春运还在持续。春运期间,除了交通工作人员在忙碌之外,还有多名志愿者,他们活跃在宿迁市汽车站、火车站等地,通过一个个温情的举动,把温暖带给每一位出行的乘客。

孙明磊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作为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名“老兵”,这已经是他连续第四年参加春运志愿服务了。“志愿服务用热情的服务能够温暖每一个游子回家的路,累一点但心里舒服。”孙明磊说。

而学生邵少却是第一次参加春运志愿活动,在车站入口处进行安检。邵少觉得能够利用寒假时间做些事情,让自己感觉非常开心。在春运旅途中,在归心似箭的乘客中,不停流动的志愿者小红帽和红马甲,成了车站里一道温馨的风景。

 (志愿者服务春运资料图)

志愿是付出、志愿是奉献。年,宿迁以“志愿服务常态化工程”为统揽,以“多彩志愿·文明宿迁”为主线,坚持“制度化推进、平台化保障、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各项工作,打造我市志愿服务工作品牌。去年全市新招募志愿者6.4万人,累计注册志愿者达34.6万人,有注册志愿者协会、分会和服务队等团体会员达个,形成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余个,参与志愿者超40万人次。

志愿行为是无偿的付出,但志愿者的权益也需得到充分保障,宿迁通过实施“六大”平台载体建设,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温馨的港湾。“去年,我市继续推进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市志愿服务V站、市志愿服务专项资金、志愿服务公益平台、志愿者手机客户端、志愿服务电子卡‘六大’平台载体建设。此外还建立5个城市志愿服务站,指导62个社区建立统一规范的社区志愿服务站,新增其它各类志愿服务阵地80余个。发放志愿者服装、宣传用品近套,保证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可以说,我市通过多种形式,为宿迁的志愿者提供了较为完善的保障措施,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功能齐全、氛围和谐的港湾。”团市委一位工作人员说。

(志愿者关爱老人资料图)

市文明办一位负责人表示:“今年,宿迁将以‘多彩志愿·文明宿迁’为统揽,在志愿者服务制度化领域实现新突破。

重点围绕大型社会活动、扶危济困、应急救援、服务民生、敬老助残等内容,全面开展‘文明宿迁·志愿同行’、文明交通‘定岗定职’志愿服务、‘文明劝导周周行’和‘服务奉献进社区’等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传媒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营造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的文化氛围,动员更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事业,使之逐步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用心用情培育文明花朵

年,我市退休干部张克明创作的《小小建筑家》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童谣优秀奖。年,我市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张千一同学创作的《地球发低烧》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童谣未成年人组二等奖。年我市残疾人作家史雷创作的《油菜花》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童谣优秀奖。连续三年,我市均有童谣获得全国奖,获奖数量在江苏省居于前列。

“梦儿香,梦儿甜,梦儿带我上蓝天……”这首名为《梦》的童谣是宿豫区张家港实验小学六(4)班高一丹同学创作的。童谣切合“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文字简洁明快,荣获首届“童声里的中国,成长的歌谣”创作大赛三等奖。

提起高一丹,该校师生都啧啧赞叹。

在学校开展“我爱地球妈妈”志愿活动,高一丹不但自己主动捡垃圾,还利用课间、休息日带领同学捡垃圾,宣传环保;学校举行“向国旗敬礼”升旗仪式,她提前布置同学们整齐着装,并主动帮大家整理衣领和红领巾。平时,只要同学们有需要帮助的,第一个走上前的总是她。

(高一丹)

年,江苏省出台全国首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在全省万名未成年人中推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仪表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等“八礼”和入学仪式、成长仪式等“四仪”走进学校与社区,成为孩子的行为标准,家长和老师的德育蓝本,成为整个城市的文明符号。

去年,我市以春秋两季开学为契机,创新开展“开学第一课,我们来讲礼”主题实践活动,以“四仪”创新案例征集评选为抓手,推动全市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入学、成长、青春、成人等“四仪”活动,征集活动获省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在省美德少年评选中,我市共有8名少年(团队)当选省“百名美德少年”,其中宿城区埠子初级中学天使团队获得省“十大美德少年标兵”称号,我市成为全省当选美德少年人数最多的市,当选人数超过前两届。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未成年人工作是文明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伴随城镇化、社会转型的快速推进,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留守在家的通常是老人和孩子,即便一些家长没有外出的家庭,也同样面临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成长环境建设却相对滞后的困扰。

“星星草”、“金针菜”、“新蕾”、“蒲公英”、“蔚蓝星空”……在宿豫区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中心,每一个美丽的名字都饱含希冀,背后都有一个个等待放飞的梦想。而这些乡村少年宫的不断完善,让农村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去年,我市全面加大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共争取万元,新增12所中央、24所省级扶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全市获得中央、省扶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总数达到所,超额完成“十二五”期间全覆盖的工作目标。

每个月学唱一首爱国歌曲,每周学习和讲述一个道德故事,每天帮做一件家务活、阅读一篇有益健康的文章、为父母倒一杯热茶、给父母一个拥抱、为家人表演一个节目、向父母说一件校园内的好人好事,向同学或老师讲述一件校外所见所闻的事情,每学期陪家长到敬老院开展一次孝亲敬老活动……这“十个一”实践活动,可以说是我市今年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亮点工程。

今年,我市将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爱心,从小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培养未成人健康向上的道德品格。

社区功能完善暖百姓心窝

社区是市民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的文明程度直接影响市民的幸福感、满意度,影响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评价。

随着“6+X”一站式服务为标准的出台,我市的社区正在经历着蜕变和新生。

(资料图)

“服务态度也很好,每次到这边找谁负责那条线的,虽然可能当时办不了,但是给解释到位。”宿城区项里街道双河社区居民张德勇说。

宿城区项里街道双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自去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按照“五有七室两统一”标准,推行卫生、计生、民政社保、养老助残、文体教育、治安法律等“6+X”一站式服务。在古楚社区的综合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了前来办理业务的社区居民王金富。仅仅三四分钟,王金富缴纳了自己的居民医保,这一点让王金富很是感慨。“在过去都是在市便民方舟交的,如今在社区也能办理,对于个人实在方便多了,省了很多路程和时间。”王金富说。

民生大于天,幸福最关情。我市厚重的民生答卷,充满着温暖人心的巨大力量。从硬件建设到公共设施,从人居环境到道路交通……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我市从文明城市的根基做起,让文明指数不断提升,魅力得到升华。

 文明宿迁

传播文明传递正能量记得







































如何识别白癜风症状
白癜风的治疗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sushizx.com/jsxw/54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