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建造”才良模式课题报告:

读懂建筑业的无字书④

——中国“精益建造”住宅领域应用第一人黄才良和他的工匠精神

《中国建设报》年11月29日一版报眼

标准“+”,当黄才良获悉这一议题上到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显得异常兴奋。尽管关于标准的重要意义,业界早有定论: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但上升到国家层面讨论,这还是第一次。自BIM技术应用攻坚战首战告捷后,黄才良便患上了严重的心病,对于亲自操盘的项目,他是一百二十个放心,但毕竟已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还能干多少年?而数十年累积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谁能传承?尽管公司近年在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面取得了部分成果,但离他理想中的“流水线作业”和“工厂化施工”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如何才能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标准,让三流水平的工人也能干出一流水准的质量?“精益建造”理论开始进入黄才良的视野。与传统的建筑管理理论相比,精益建造更强调面向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持续的减少和消除浪费,把完全满足客户需求作为终极目标。在制造业、安装工程等细分专业领域应用前景广阔。在推广装配式建筑方面,作用更大,装配式建筑与精益建造项目惟一不同之处,在于配件生产和连续性浇筑之间增加了一个人为连接环节。认准目标后,黄才良便拿出全部的精力和公司盈利投入到“精益建造”理论的探索中,最终通过常州九洲花园第三期58号楼获得了“1.0版本”的圆满成功,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精益建造”住宅领域应用第一人。

读懂建筑业的无字书④

——中国“精益建造”住宅领域应用第一人黄才良和他的工匠精神

■刘宏伟

(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精益建造”才良模式课题主持人)

《中国建设报》年11月29日第4版《决策参考》

质量强国:

无需扬鞭自奋蹄

BIM技术应用攻坚战首战告捷后的黄才良,照说应该感到十分高兴。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他患上了严重的心病。一向视工程质量如命根子的他,对于自己亲自操盘的项目是一百二十个放心,但毕竟自己已是年近六旬的人了,还能干多少年?而自己数十年累积的施工工艺工法和经验谁能传承?即便身边有不错的弟子能领悟部分,又如何保障他们在传授中不走样?尽管之前在走规范化、标准化道路方面,已小有所成,但那毕竟只是表层、浅层和局部的尝试,并非全过程全周期实践。工程质量建设,“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丝毫也大意不得。

尽管这些年国家也开始大力提倡工程质量建设,下发的文件更是层出不穷。在年元月召开的“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更是首次明确提出“质量强国”战略。当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代表、委员们更是全力聚焦“质量强国”,建言献策,已然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年2月6日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发展纲要(—年)》中,明确提出“到年,建设工程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国家重点工程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满意度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尤其住宅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投诉率逐年下降”、“在建筑、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等重要工程领域拥有一批核心技术,节能、环保、安全、信息技术含量显著增加。建筑工程节能效率和工业化建造比重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发展迅速,住宅性能改善明显”、《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提出“全面落实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单位五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健全工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全面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等一系列要求。然而,如何才能把这些政策落实到实处?

《质量发展纲要(—年)》中也指出了道路——加快企业质量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提高质量的抓手,切实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注重创新成果的标准化和专利化,扭转重制造轻研发、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状况。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善品种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研究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产业化基地,努力培育集研发、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则提出健全市场决定工程造价机制:加快完善工程造价法规制度,全面梳理现有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计价依据,逐步统一各行业各地区的工程计价规则,以工程量清单为核心,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计价依据体系,统一工程定额编制规则,提高工程定额编制的科学性,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准确反映工程造价构成要素的市场变化建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制度,加快编制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等方面的工程定额构建多元化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方式,明确政府提供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清单,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工程造价信息服务建立国家工程造价数据库,开展工程造价数据积累建立工程造价与招投标合同管理相协调的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完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办法,转变结算方式,推行过程结算,简化竣工结算推行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更加注重工程项目前期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确定。

上述政策的制订,无疑有利于建筑业标准化建设。但若缺乏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照样只能是束之高阁的摆设。尤其是建筑业一直执行的合理低价中标政策,因缺乏标准导致建筑企业自身没有计价体系,没有形成完整的企业定额和计价标准,一般都是参照国家其他的计价标准去估价,报价下浮15%或20%后,到底能不能赚钱,企业自身都没底,全靠经验。这样的状况,直接造成了项目建设资金没有“合理”,只有“低价”。粗制滥造、高估冒算等恶性竞争行为,已成为行业常态,长此以往,只能让“质量强国”战略成为一句空话。而黄才良一直坚持的单一项目算价,不像其它企业是所有承接工程笼统算价,哪个工程具体赚多少钱没有概念。

八分公司的定额,一直都在黄才良的脑中。他在接工程时,心里是有底的。只要控制好进度、保障质量,与建设方合作时的主动权就会掌握在他自己手中。正因如此,在承接南京虹桥新城市广场工程时,在别人已经拖延了两个月工期的情况下,他依然敢接盘。后来的月星环球商业中心项目,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二期36万平方米,建设方没有给图纸就让企业先报价。尽管接手这样的项目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和心神,但他却总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总能按时交付高品质的产品,赢得建设方的点赞和同行钦佩的目光。

只图短期利益,这是我国建筑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傻人”黄才良却明显地不合群,一门心思琢磨着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尽一份心力,大搞企业文化建设之余,还打起了标准的主意。在他看来,如果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和标准,实现像工厂化生产一样实施现场施工管理的同时,企业还会掌握合理的计价依据,据此制订出合理的企业定额,政府监管和考核验收也有了根据,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建设就有了更有力的保障。

其实早在年,黄才良重回常州建筑市场时,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把自己的经验、技术形成标准固化下来,让年轻人去复制,让老员工有一个安稳的家。当时的香缇湾花园项目虽然并不赚钱,但是场地比较适合布置。黄才良对此前的成功经验和模式进行了一次系统总结,借鉴其它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梳理、策划。香缇湾花园项目工程结束后,八分公司的品牌效应与日俱增,付款基本已经达到90%以上,这在行业里实属罕见。而且,仅年一年,黄才良就推掉了20万平方米的工程,只因对方开出的条件是付款85%、报价下浮15%。尽管这样的条件在当时已经达到常州市场的较好水平,但离黄才良的目标仍有差距。何况,黄才良素来坚持只做精品,他始终认为“创新打造精品,精益求精,就是最好的品牌建设”。

年,黄才良承接的新乐花园项目开工,作为常州市的重点民心工程,当地主管部门提出了“双创”(创“江苏省文明工地”、创“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要求,而黄才良则更进一步要求“从工程优良转向过程精品”,提出了要学习打造鲁班奖精品工程的精髓,尤其是学习精品策划和施工管理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优管理水平,总结和掌握可以复制的创优流程,为用户交付更多的放心房、满意房。为此,年11月,他亲自带领了一个13人的团队,前往西安江都建设取经,还邀请创建鲁班奖的专家亲临项目指导工作、培训讲课。通过学习“鲁班奖”精髓及实施方法,新乐花园在质量创优方面的创新特色,引起了业界的高度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效果好
治疗白癜风的最佳方法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sushizx.com/jsly/65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