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明代万历年间,伯牙渎出现了“琴鱼”之说。《万历常州府志·卷二》载:“伯牙渎,在奔牛镇南二里。旧传产琴鱼,今湮塞矣。”虽然未将琴鱼与伯牙琴直接联系起来,却已做出明确的暗示。

常州红梅公园伯牙雕塑

清初,伯牙与钟子期的传说盛行,奔牛镇还建起伯牙琴台。《康熙常州府志》在《山川》《古迹》《流寓》三个章节中渲染伯牙与钟子期知音传说。《山川》记载:“伯牙渎,在奔牛镇南二里,旧传产琴鱼,今湮塞矣。”《古迹》记载:“伯牙渎,相传伯牙寓此。钟期死,弃琴渎中,渎产琴鱼,弦徽皆备。旧志云:渎,北流入江。今塞,琴鱼亦绝产矣。伯牙琴台,在伯牙渎西大悲庵。”《流寓》记载:“钟子期,在伯牙溪北,为钟期所居,今地名钟村。”伯牙渎、琴鱼、伯牙琴台、钟村,不仅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琴在这里,伯牙摔琴在这里,而且说钟子期定居住在这里,伯牙寓居在这里。康熙《常州府志》多方举证,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布:知音故事发源地在常州府。

乾隆《武进县志》在继承康熙《常州府志》所录传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伯牙琴台的奇妙:“伯牙琴台,在伯牙渎西大悲庵中。一室空洞,游者顿足拊手,则音韵铿然,若琴声焉。”《道光武进阳湖县合志》则在“古迹”中列举了伯牙琴台、钟期故宅、伯牙渎等,沿龚前志著录,继续附会“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意在坐实常州武进奔牛镇是知音故事发源地。

明清常州旧志如此煞费苦心,坐实知音故事,甚至不乏浪漫。伯牙抛弃的琴虽然粉身碎骨,却幻化成为溪流中的小鱼,这情景同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何其相似!也许正是这种浪漫缺失了真实,让人更容易看出,伯牙桥、琴鱼渎其实都是附会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知音故事。作为奔牛人、武进人、常州人,刻意坐实“高山流水”的故事的原生地在奔牛,是家乡人的一种良好愿望;继续传播和弘扬奔牛知音文化,是对前人的尊重,对后人的赏赐。

(源于武汉出版社出版

《千古绝唱话知音》

第三章文化遗址承知音)









































广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贵阳治疗儿童白癜风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ngsushizx.com/jsly/13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