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能不能治好 http://pf.39.net/bdfyy/tslf/181207/6698604.html ↑↑↑第22期被动房技术培训↑↑↑ 素材来源:绿色智慧建筑,预制建筑网屠鲜整理编辑 年,江苏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省,省政府明确提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系统构建、联动推进,示范先行、重点突破”的基本原则,推进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特征的建筑产业现代化。 年以来,通过设立省级节能减排(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项引导资金,累计投入6亿元,支持12个示范城市、4个示范园区、个示范基地、68个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在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和示范创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各类示范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示范效应逐步显现,带动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稳步发展。 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省财政厅对完成创建任务的省级示范进行了评估,共有6个示范城市、27个示范基地、20个示范项目通过评估。为总结示范创建经验,由点及面推动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各示范创建单位上报的示范建设资料进行了详细梳理,组织编辑了《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成果集()》,从发展理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技术创新等方面,系统展示第一批通过评估的示范建设经验。 海门市 创建周期:年-年 示范面积:k㎡ 创建单位:海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城区鸟瞰图 特色亮点 海门市坚持把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调整建筑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提升建筑品质的重要抓手,着力构建“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成品住房”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以海门低碳生态新城为核心,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园、被动式产业园两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结构、装配化装修三种类型的建筑产业化基地,形成“一城、二园、多基地”的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年被评为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海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建设分布图 关键措施 完善全过程监管机制 制定了《海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方案》(海政办发〔〕号),探索建立装配式建筑从立项、规划许可、招投标、设计文件审查、施工图审查、取费结算、建设监理、质量安全监督到竣工验收备案的全过程监管模式。特别是在土地招拍挂或划拨时明确装配式建筑比例、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和成品住房比例,严格落实装配式建筑施工图审查制度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供地 将建筑产业现代化指标列入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地方案中,将建筑产业现代化要求纳入土地规划设计条件;对以招、拍、挂形式出让的建设用地在土地出让方案、土地挂牌文件和土地出让合同中予以明确,对以划拨方式供应的土地,在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中注明。 2立项 在划拨类土地项目的立项申报条件中增加市建筑产业办意见,在立项批文中明确。 3规划许可 将各阶段建筑产业现代化指标纳入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并在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注明。 4招投标 符合一定条件的可采用邀请招标形式。 5初步设计文件审查 设计单位提供装配式建筑设计说明,全装修住宅明确装修要求。 6施工图审查 设计单位提供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 7取费结算 按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取费 8质量安全监督 对全装修住宅在质量监督报告中予以说明 9竣工验收备案 所有手续齐全,予以竣工验收备案。 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格局 编制《海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海门市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年)》《海门中德低碳生态新城发展规划》,形成以一城、二园为重点,多基地为载体的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空间格局。 着力强化技术支撑体系 征集整理企业标准、行业规范、技术专利、工法等,建立市建筑产业现代化信息数据库,向社会公布;推动政企合作,成立“南通职业大学张謇建筑学院”,加大建筑产业现代化人才培养力度。 海门龙信御园 海门智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示范效应 年-年,海门市新建装配式项目24个,共计.3万平方米,其中政府性投资项目36.9万平方米;成品住房项目.2万平方米;已竣工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18个,共计81.4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从5.8%上升到32.8%。 截至年底,共创建3个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7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和9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项目。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现场 镇江市 创建周期:年—年 示范面积:k㎡ 创建单位:镇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城区鸟瞰图 特色亮点 镇江市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划定重点发展区域,稳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聘请骨干企业为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公租房和市政管廊中大力推广装配化建造方式,形成一批有特色的示范项目。 关键措施 创新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提出“3+1”管理机制,以市政府召开的联席会议制度、市住建局成立的工作领导小组、辖市(区)住建系统建立的例会制度为“三个抓手”,以示范城市创建技术服务单位为“一个支撑”,统筹推进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 “强制+激励”并举,协同推进项目落地 将预制装配率、成品住房指标纳入土地出让条件,在方案设计、施工图审查环节严格把关,确保装配式建筑和成品住房项目落地。同时采取提前预销售、邀请招标等激励措施引导建设单位积极落实装配式建筑项目。 拓宽产业领域,打造特色项目 因地制宜,建立市政管廊、公租房和市政预制管片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着力建设模块建筑、预制管片等生产基地,建成一批特色项目。 重视宣传推广,凝聚社会共识 建立镇江市建筑产业化工作网站和
|